• <table id="gg4e6"><option id="gg4e6"></option></table>
  • 圖片名稱

    劇變下的中國零售業!盤點2021:讓零售回歸零售

    2021-12-30

    作者:


      導讀:沒有想象中那樣好,也沒有想象中那樣糟。2021年的中國零售業,在歷經資本粗暴侵襲后,讓業務對標業務、零售回歸零售,重新成為企業相互PK的焦點與成長的主旋律。

      有人在離開,有人在進來。

      在言必稱“下滑”的2021年,中國零售業經住了疫情考驗、扛住了資本燒錢的侵擾、也承受著斷臂之痛,在自我提升、求變中,展示出民生剛需市場的超強韌性和迂回空間。

      回顧這一年,傳統外資大賣場接連關店、倉儲會員店業態加快布局,在逐漸淡化以同質化業態與區域龍頭正面硬扛的同時,又在開拓一片新的業態藍海,就像20多年前,它們剛剛在這片土地上開出大賣場那樣。

      回顧這一年,資本驅動正遠離零售業,社區團購就算能短期緩解上游大量商品庫存壓力,卻更對下游流通生態鏈造成了破壞。零售本民生、社區團購僅為海之一粟,資本粗暴操控下的過度膨脹,恐怕要傷及的是市場之本。

      回顧這一年,發現其實零售業才是最不易發生“內卷”的行業,無論山姆、開市客、盒馬等如何受追捧,并沒影響區域中小企業按自己的節奏發展。但前提是,企業自身定位、發展不要出問題。

      回顧這一年:生鮮電商依然虧損,實體零售業績承壓,“雙11”有名無實光環不再,直播帶貨頭牌翻車,盒馬“扔拐”獨立行走,京東“去訊”深耕零售……

      創新者有之,倒閉者有之,收縮者有之,逆勢而上者也有之,危機并存的當下,最終決定生存與毀滅的,還在自己。

      01

      社區團購“煙消云散”

      此輪社區團購由盛及衰的風潮,始于2020年疫情初期消費者對生鮮到家的井噴式需求,以及興盛優選的流量收割、扎眼的業績表現,據稱其當時就已盈利。

      隨后大廠接連出手,騰訊、京東、拼多多、美團優選、盒馬優選、橙心優選以及十薈團、食享會、呆蘿卜、同程生活等大大小小的社區團購平臺蜂擁而起,依靠大數據殺熟、燒錢補貼、低價傾銷等涉嫌擾亂市場競爭秩序的手段,闖入“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民生“菜場”,資本“與民爭利”,對傳統連鎖零售業、小微個體菜攤、商戶造成不同程度沖擊。

      2020年12月2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要求相關參與平臺嚴格遵守社區團購“九不得”,隨后接連對包括橙心優選、多多買菜在內的多個平臺作出頂格罰款,成為此輪社區團購發展浪潮的轉折點。

      但接連落地的監管規范舉措并未在短期內遏止資本對社區團購的狂熱切入,據不完全統計,僅2021年1-5月,社區團購就發生8起融資、披露總金額超262億元,創下新高,2020全年披露的融資金額,才達171.7億元。

      進入下半年,隨著監管政策收緊、不斷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燒錢的社區團購企業接連陷入危機。7月7日,同程生活直接由于經營不善申請破產;8月21日十薈團大規模收縮戰線、宣布關閉21個城市圈業務,12月下旬又傳出其將關閉大本營長沙的關鍵業務;而早在9月,橙心優選就開始大規模收縮戰線,關閉60%的城市業務;食享會轉型社區零食便利店,呆蘿卜在重組無望后破產倒閉。

      至此,本輪歷時一年多的社區團購發展狂潮,以資本退潮,美團優選、多多買菜、興盛優選、十薈團、橙心優選等種子選手的階段性“偃旗息鼓”、回歸業務本真的精細化探索告一段落。

      2021年社區團購的“遭遇”也在說明,任何一種業態模式只會適合特定的消費場景,而不能過度夸大,任由貪婪、粗暴、無序的資本意志所左右,以破壞式、內卷式、壟斷式的瘋長傷害整個行業生態多方利益、服務少數資本意志,定是不被允許、也不會變為現實的。

      從傳統實體零售企業角度看,此輪社區團購潮更像是行業一劫,興其利、控其弊,才是維系整個零售業有序競爭、持續高效發展的正確姿態。

      02

      會員店加速發展

      是不是大賣場的救贖?區域中小企業能不能切入?2021年熱度很高的倉儲會員店,都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點?

      先從5月18日新入局者fudi在北京開出的首家生鮮倉儲會員店說起。Fudi的母公司為北京堯地農業科技集團,這讓fudi首店6800平米、2萬余支單品的賣場里,生鮮品類的占比達到70%。

      365元、680元的年費,也大大高于山姆、開市客的年費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fudi并沒有簡單照搬效仿標桿,而是在運營上結合企業資源與特點探索新的業態模式。今年年底,fudi將在北京順義開出第二店。

      今年12月8日,盒馬X會員店在上海開出第4店,加上2022年1月1日開業的蘇州環球港店、上海高青店,2022年1月14日開業的南京燕子磯店,盒馬X會員店的門店總數年底前將達7家。

      這距離年初制定的2021年門店數達10家的目標尚有差距,但基本完成在長三角地區的框架布局。

      10月22日,家樂福首家會員店在上海正式開業,隨之而來的便是遭遇供應商“二選一”壓力下的回購買空。從隨后盒馬X會員店也曝出的類似現象看,這更像是一種在各方容忍度范圍內的“商戰”。

      12月18日,家樂福在上海青浦區開出第二家會員店,并且計劃在3年內從家樂福200家大賣場中選取100家改造升級為付費制的會員店,2026年前再開設超過30家會員店。會員店能否成為大賣場的救贖,家樂福的探索值得期待。

      9月9日,北京華聯在蘭州杉杉奧特萊斯廣場開出首家付費制會員店;12月24日,家家悅在濟南開出首家倉儲式會員折扣店。12月8日蘇州首店開業后,開市客已在上海、蘇州開業兩店,并在上海浦東、深圳龍華、廣州荔灣、杭州、寧波拿地的;深耕中國市場20多年的山姆已在大陸23個城市開出36家店,2022年底開業及在建門店數將達40-45家。

      會員店風潮下,6月27日,物美同時推出兩家麥德龍Plus門店,11月27日,經過數字化改造的麥德龍8城16家會員店同開,截至年底物美改造后的會員店數將達20家。

      以永輝超市、北國超市、人人樂超市為代表的本土零售企業,以另一種形式探索了倉儲會員店模式,不到半年,上述3家企業的倉儲會員店門店數分別為45家、1家和3家。借鑒倉儲會員店的賣場布局、商品精選、運營流程等風格,對其現有大賣場門店進行改造升級,不同的是,并不收取會員費,這意味著此類倉儲會員店并沒有清晰的目標消費客群。

      如何看待2021年此輪倉儲會員店發展熱:一是倉儲會員店成為細分行業優質客群的理想業態,還是一片藍海,但門檻也相當高;二是部分企業借鑒了倉儲會員店的運營模式,作為改造業績不佳大賣場的解決方案,此種思路一方面可以降低運營成本,另一方面也便于拓展toB業務,區域龍頭零售企業可適當試水,但切忌舍本逐末。

      倉儲會員店,在國內市場的市場空間有多大還不得而知,但對于以何吸引本區域內的優質客群,恐怕應該是每一家企業尤其是區域龍頭規模以上的企業,該早做籌劃的課題。

      03

      資本驅動型零售遇冷

      讓零售回歸零售,是2021年零售業的最大隱線。

      除了以社區團購為代表的燒錢企業或倒閉、或收縮、或轉型外,生鮮電商在2021年依然需要繼續破解虧損的難題。

      今年6月,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先后在美國上市,成為生鮮電商領域為數不多“修成正果”的企業。雖然整體還處在虧損期,但第三季度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均交上了還不錯的成績單。

      11月11日,每日優鮮發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每日優鮮Q3凈收入同比增47.2%至21.2億元,毛利率環比增長4.8個百分點至12.3%,凈虧損率環比收窄5.2個百分點。

      11月15日,叮咚買菜發布的三季報顯示,Q3營收同比增長111%、達61.9億元,整體GMV同比增長超107%,升至70.2億元。

      相對來講,樸樸超市的處境不容樂觀,11月傳出樸樸超市新獲一輪融資,融資金額為2億美元,但依然徘徊在上市門外。

      顯然,在步入持續盈利、培育出足夠規模的成熟市場前,生鮮電商還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而如何在培育、做好這一細分線上市場的同時,開拓企業新的業務增長點,就變得更為重要。這方面,每日優鮮的成長性更值得期待,目前其已形成以前置倉業務為基石、賦能菜市場與低線城市商超數字化運營同時發展的三條業務線。

      2021年的一大變化,就是“雙11”的基調。

      再次刷新交易記錄的“雙11”,更多傳遞出來的卻是低調與平臺商家交易質量、社會價值的提升,“雙11”不再是極少數資本驅動的流量平臺收割消費者韭菜的“旺季”,而要賦能更多品牌商家、更加注重消費體驗。

      “雙11”的內驅力已經在發生改變,而這種改變同樣代表著淘寶、甚至阿里在業務的可持續發展方面要做出調整,那就是讓業務回歸業務,收斂起資本伸得太長的手。因此,我們就看到了12月6日阿里宣布的重大人事調整,也看到了盒馬鮮生的變化,由之前過于依附阿里母體的事業群改為獨立運營、自負盈虧的企業,用侯毅的話講,就是盒馬要獨立發展、要具備造血功能。

      12月以來,包括薇婭在內的直播帶貨頭部品牌,均因偷稅漏稅等互聯網企業不規范的運營被重罰,隨之而來的便是大批直播帶貨運營者的補繳稅款。在各大流量平臺直播帶貨發展方興未艾之際,及時的規范化運營監管,一定程度也是對一些資本投資者在這一領域過度炒作的警醒。

      值得注意的是,12月23日騰訊向股東分派4.6億股京東港股,派發完成后,騰訊持股京東的比例將由17%降為2.3%,意味著騰訊不再是京東集團的第一大股東,而騰訊的品牌主張已經變為“助力實體經濟”。

      騰訊此舉也側面說明,京東的商業模式已基本度過靠資本燒錢、外部賦能維系企業持續發展的階段,進入由內生業務驅動業務發展的成熟期。

      04

      零售新勢力加速形成

      過去中國零售業的主要競爭,是本土區域零售企業與全國布局的內外資零售企業巨頭之間的正面競爭。

      結果已明朗,除了以永輝超市為代表的個別零售巨頭依然保持不錯的發展態勢,大部分全國布局的傳統零售巨頭在近幾年都呈收縮態勢;同時,區域龍頭企業大多鞏固了本土化發展的優勢。

      疫情、消費、大勢,2021年整個行業增長承壓的環境下,國內零售業又裂變出新一輪的主要競爭,此輪競爭不同于過去同質化的正面碰撞,而是以會員店、精品超市、數字化賦能等細分客群為競爭力的一批新的零售力量。

      2021年,盒馬鮮生門店數達到300家,進駐27個城市,業態也由過去的單一盒馬鮮生初步形成多業態協同發展的能力;七鮮超市目前已開出47家門店,主要以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為拓展重點;T11目前雖然只有7家店,但其接地氣的精品超市風格,也受到商圈優質消費客層的青睞。

      加上生鮮電商、到家、倉儲會員店企業在市場上的布局,傳統連鎖零售企業面臨著市場份額被細分業態切分的挑戰,同時也在積極改變提升、采取著不同方式的應對。

      2021年,永輝超市的應對基調依然是“以強應強”,以發展對競爭。前三季度,永輝超市新開門店48家,改造升級倉儲店45家,同時任命首席技術官李松峰為CEO,全面落地科技永輝戰略。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幾年一直被認為已“病入膏肓”的人人樂,在逐漸向好。雖然目前市場已只剩下深圳、西安、天津等幾個重點發展區域,但其在倉儲會員店、折扣店、高端店等業態上的試水卻很積極,2021年接連開出3家會員折扣店和首個高端超市品牌店,近年來一路持續下滑的人人樂,在今年業績也有所好轉。

      傳統區域龍頭企業,以家家悅、湖北雅斯、比優特為例,2021年前三季度,家家悅加速跨區發展布局,新開直營門店90家。湖北雅斯以超強的賣場美學表現力、生鮮餐飲化運營力,不僅在湖北宜昌及周邊市場形成了獨特競爭力,接連新開多家門店,還成為2021年國內連鎖零售業打卡交流的熱點企業。2021年的比優特不僅繼續加速跨區發展,還將總部從哈爾濱遷往沈陽,在遼寧、黑龍江地區新開7家門店。

      當然,在整體行業承壓的大前提下,2021年大大小小的各種類型連鎖零售企業都在積極采取舉措,進行業務調整與流程改善。降本增效,成為企業當前階段性經營的第一關鍵詞。大家沒有想象中那樣好,但也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糟。

      如果說2021年中國零售業,在業績增長陰霾下出現了一絲希望之光的話,那就是整個行業發展、競爭的焦點,在剔除干擾因素、回歸業務本身。2021年11月18日,國家反壟斷局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大樓正式掛牌成立。

      真正比拼企業內功、修為的時候,開始了!

    h精品导航